点击关注不迷路
最近几天,芯片巨头英伟达的财报刷屏了。
这家公司第二财季赚了264.22亿美元净利润,比去年同期多了59%。
简单理解,就是每分钟净赚约600万美元。
这数据一放出来,朋友圈里有人感叹:“这公司怕不是印钞机改的吧?”
但有意思的是,财报发布后股价反而跌了,盘后一度跌了5%。
这事儿听着有点矛盾:
赚得比预期多,为啥股价还往下掉?
咱们今天就掰扯清楚。
先说说这次财报的“面子”。
英伟达营收467.43亿美元,比市场预期的461.3亿多了6亿多。
净利润、每股收益都超预期,现金分红和股票回购也没手软,上半年给股东发了243亿美元,董事会还新批了600亿美元回购额度。
这操作就像一个土豪朋友,边数钱边说“再买点自己的股票,省得别人觉得我钱太多”。
但问题出在“里子”上。
英伟达最核心的业务——数据中心,简单理解就是卖AI芯片和相关设备营收411亿美元,虽然同比涨了56%,但比市场预期的413亿少了2亿。
这就像考试拿了98分,老师夸你进步了,但你自己知道差那2分是粗心扣的,心里总不踏实。
细看这业务,芯片销售占了338亿美元,但其中H20型号的芯片收入比上季度掉了40亿美元。
为啥?
因为中国市场没卖出去。
按财务官的说法,这季度一台H20都没卖到中国,倒是清了点库存给其他地区客户,还因此多赚了1.8亿美元。
这操作有点像你囤了一堆限量球鞋,本来打算高价卖给收藏家,结果政策突然不让卖,只好打折处理给隔壁老王。
黄仁勋(英伟达CEO)倒是挺自信,说他们的Blackwell AI芯片需求“极其旺盛”,所有产品都卖光了。
但投资人担心的是,这“极其旺盛”里有多少是靠中国市场的预期撑起来的?
要知道,中国客户贡献了英伟达数据中心业务的相当大一块收入。
现在这情况,就像开火锅店的突然被告知四川人暂时来不了,你说着急不?
再看其他业务,游戏显卡业务43亿美元,涨了49%;
专业可视化(比如设计师用的显卡)6亿,涨32%;
汽车和机器人5.86亿,涨69%。这些数据单独看都挺漂亮,但架不住数据中心是英伟达的“亲儿子”。
投资人算账时,总觉得这亲儿子现在有点“发育迟缓”。
有意思的是,黄仁勋在财报会上说中国是“全球第二大计算市场”,还提到全球50%的AI研究人员在中国。
这话听着像在暗示:中国市场潜力大,得抓住机会。
但现实是,H20芯片能不能卖过去,现在还是个未知数。
财务官说如果地缘博弈允许,这季度能多卖20-50亿美元,但现在政策没落地,这钱能不能赚到,还得看美国官员的脸色。
股价下跌背后,其实是投资人对增长持续性的担忧。
英伟达现在就像个长跑选手,虽然这会儿跑得快,但路上突然多了块绊脚石。
投资人算账时会想:如果中国市场长期受限,这56%的增长能维持多久?
Blackwell芯片是不是真能填补缺口?
万一中国本土芯片厂商突然冒头,英伟达会不会被“截胡”?
说到这儿,得提下中国芯片行业的动态。
最近有消息说华为计划2026年量产新AI芯片,中芯国际的7纳米产能也要翻倍。
虽然现在这些产品性能还追不上英伟达,但技术这东西就像烧水,刚开始温吞,到点就沸腾。
投资人担心的,就是这“沸腾”来得太快。
再看英伟达的未来规划。
他们打算建两座新工厂,一座造GPU芯片,一座搞机器人AI。
这步子迈得不可谓不大,但投入也意味着风险。
现在AI芯片研发成本像坐火箭,单是Blackwell平台的投入就不是小数目。
万一哪天市场需求没跟上,这些投资会不会变成“重资产包袱”?
不过话说回来,英伟达现在的处境更像是“被期待绑架”。
市场给它的估值,早把未来几年的增长预期算进去了。
投资人现在要的不是“不错”,而是“超预期”。
这就像考试,考95分已经是顶尖水平,但要是每次都考98分,大家就会觉得你这次95分是退步了。
从行业角度看,AI芯片这波热潮确实还没到顶。
英伟达自己预测到2030年,全球AI基础设施投资会达3-4万亿美元。
这数字听起来吓人,但拆开来看,每个服务器、每台AI设备都得用芯片。
只要这趋势不改,英伟达的基本盘就还在。
最后说个细节。
这季度英伟达毛利率72.7%,比上季度涨了11个百分点。
这意味着每卖100美元产品,能赚72.7美元,这赚钱效率在科技行业里堪称恐怖。
靠着这么厚的利润,就算数据中心业务增速放缓,他们也有足够弹药搞研发、回购股票,稳住投资人信心。
总结来看,英伟达这财报就像一桌大餐:
主菜(数据中心)差了点火候,但配菜(游戏、汽车等)都挺下饭,毛利率这“调味料”更是够劲。
投资人短期波动可能更多是情绪释放,但长期看,AI这波浪潮没那么容易退。
只是在这场赌局里,中国市场这块拼图,什么时候能补上,才是决定英伟达能走多远的关键。
(全文完)
股票配资网平台网址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