俄乌第三轮谈判刚结束,外界就发现不对劲——这回磋商只进行了38分钟,比前两轮的1小时、2小时短了近90分钟。更耐人寻味的是,双方仅在换俘等人道议题上谈妥,停火和领导人会晤这两个核心问题依旧卡壳。普京到底想干啥?他是不是把最想要的“底牌”不小心说漏了?
先看谈判现场。俄方代表梅金斯基会后明确表示,“短期停火时机未到”,乌方则坚持“不与俄方直接对话”。表面看是分歧难弥,实则各有算盘。普京派代表参会,本就没指望谈出突破——这更像是对美国特朗普的“回应”:你看,我在积极和谈,不是不想和平,是乌方不配合。
但普京的真实意图,早在他6月的一番话里暴露了。当时他说:“俄乌历史上是‘同一个民族’,理论上‘整个乌克兰都是我们的’。”这话听着刺耳,却是关键铺垫。他接着补了句:“乌克兰必须接受‘实际形成的领土现状’——俄军靴子踩到的地方,都是俄罗斯的土地。”
啥叫“实际形成的领土现状”?说白了,就是俄军现在占领的地盘,乌克兰别想拿回去。从这句话能听出,普京对当前战场态势很满意:俄军占据主动,继续推进能拿更多土地,没必要急着和谈。
再看俄军最近的动静。这几天乌方频繁报告俄军大规模空袭,前线进攻节奏明显加快。结合俄方“筹划已久的夏季攻势可能已启动”的说法,这场谈判缩短时间,更像是为总攻“清场”——先把无关紧要的人道议题谈妥,腾出手来集中精力打军事仗。
普京为啥不愿和泽连斯基见面?道理很简单:现在谈结束冲突,对俄没好处。俄军在战场上越打越顺,美国军援暂停的“空窗期”还在,乌军士气和装备都被压着打。这时候停火,等于把到手的土地再还回去;要是等到夏季攻势结束,甚至年底前实现主要目标,俄方在谈判桌上才有更多筹码。
但俄军的“总攻序幕”真能顺利拉开吗?变数不少。欧洲和美国的态度可能生变——特朗普虽嘴上说支持以色列,对乌克兰的耐心却越来越有限;乌克兰国内反战情绪会不会因持续战损爆发?这些都是普京要考虑的风险。
更关键的是,俄军的“夏季攻势”真能打出预期效果吗?乌军虽弱,但依托顿巴斯的地形和西方援助的装备,仍能组织有效抵抗。俄军若急于推进,可能陷入消耗战,反而拖慢整体战略。
从谈判缩短时间到普京“说漏嘴”,再到俄军调动,这场冲突的走向越来越清晰:普京想靠军事优势逼乌克兰接受“领土现状”,而乌方还在硬撑。但战争从来不是单方面的游戏——俄军每前进一步,乌克兰的抵抗意志可能越强;俄方每占一块地,国际社会的压力也会越大。
现在最该警惕的是,普京的“总攻”会不会演变成“消耗战”。俄军装备再先进,也经不起长期高强度作战;乌克兰虽弱,但背后的西方支持不会轻易撤火。这场谈判缩短的90分钟,或许只是总攻前的“前戏”,真正的较量,还在顿巴斯的战壕里。
最后说句实在话,战争没有赢家。普京想“拿土地”,泽连斯基想“保主权”,但受苦的永远是两国民众。要是双方能早一点坐下来谈,少点“说漏嘴”的强硬,多点“谈条件”的诚意,或许能少流点血。毕竟,炮弹炸碎的不只是防线,还有无数家庭的团圆梦。
股票配资网平台网址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